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略谈诗和联的关系

  张立法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与联乃“一体两用”,即整篇四句以上称“诗”,摘出对偶句来单独使用称“联”。而对联,从最初的单一形式——春联,发展到现在,产生出数十种类型,它作为节日或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每年春节均受到广大百姓的热烈欢迎。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它是周文王时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的方块贴,为的是僻百鬼所畏。也有:“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表示一年四季风调雨顺、喜庆丰收之意。直到宋代民间悬挂春联已非常普遍。例如王安石的《元日》一诗,就是对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但到宋代已把桃符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因为那时已有蔡伦发明造纸来写字了。从此,桃符就改称“春联”。到了明太祖朱元璋,他在帝都金陵(今南京),他在除夕传旨要“公卿士庶家门口须贴上春联一幅”。并亲自微服出访,以观赏春联为乐,他还亲自题写春联,为一家阉猪人家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来激发当时的文人墨客,把书写春联当成文雅之事来书写,使张贴春联成为人们的习俗,乐此不彼。

  直到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就像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其中有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门框左右两边;“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则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的“福”字为多,贴在家具或影壁中。联的形式很多,有四字联: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五字联: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等;六字联: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等;七字联:军民团结家家乐,党政清廉户户欢等;八字联:同心改革同德振兴,同谋发展共享小康等等。但在张贴对联时,也得注意: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这种格式不能任意改变,让人理解起来感到自然、贴切、意境深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副刊
惠明茶树王
千峡湖散记
湖光山色
略谈诗和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