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丽水日报记者 曾翠)“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景宁勇于创新,全力当好推动“双减”工作的探路者和实践者。
景宁以“作业管理”为突破点,统筹管理、协同推进,对作业总量和时长做明确规定,要求教师精选、先做、全批。将作业布置与管理列为教育研训中心和学校的共同课题,以问题为导向,以小课题、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同时加强指导,强化督查,一年来,组织督查组共129人次。此外,景宁作为浙江省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对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索,从作业设计入手,合理减轻学习负担,做好学段过渡,加快新生入学适应,取得了较好成效。
为打好“五项管理”组合拳,景宁将此列入教育督导的重点工程和责任督学首要任务,各学校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建立相关工作管理机构。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家长信、家长会等途径大力宣传,提升家长、学生知晓率。在中小学校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让“五项管理”入脑、入心。并通过优化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大课间方案,全面推进青少年视力“一年4测”,完善读物进校园制度和学生手机管理制度等,扎实推进“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减负行动。
做深“课后服务”升级档。景宁构建了“1+X”的服务模式(“1”为1小时的作业指导基本服务,“X”为学校拓展服务)。各学校球类训练、民族舞蹈、民族体育等课程精彩纷呈。其中,县红星小学的“满天星课程助力双减落地”案例、县实验二小的“便利清单:赋能学生自我管理发展新形态”案例分别入选浙江省第二批、第六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集。
“双减”提质,景宁深挖动力源,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暑期全员备课2.0版活动,形成了全员备课“双减提质”新样板、新路径。开展学校“双减”与“提质”工作专题调研行动、“双减专项”认定性课题申报。梳理了47个“双减专项”认定性课题参考选题,供学校和教师选择申报研究。通过小课题研究为支点,撬动“双减”质效,从而转变育人模式变革。
景宁还着力打好“校外培训”攻坚战,成立“双减”工作专班,指导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强化政策宣传,并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观,正确对待校外培训。与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目前,景宁全面完成校外培训机构“两转一销”工作,实现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100%,办结率100%。同时加强监管力度,通过强化管理、执法检查、提升处罚力度、线上专项巡查等方式,巩固“双减”成果。“双减”以来,共开展各类检查35次,2轮线上专项巡查,出动检查人员170余人次,关停证照不全机构2家,要求立即整改19项,责令停业整顿1次,约谈3人次。组织开展校外培训广告专项治理百日行动,检查教育培训机构34家,发现违法违规线索2条并责令整改。同时发布校外培训机构暑期违规培训举报二维码,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守护良好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