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潘玮 雷沈英)“初夏是苔藓生长的最佳时期,也是病虫害活动频繁时期,要洒营养液和除菌液帮助苔藓生长……”近日,毛垟乡库头村党支部书记陈然敏带领一支“村苗”小队,走入苔藓种植户家中开展管护指导。无论是村务值班、村里矛盾调解,还是现场政策处理,陈然敏都会带上“徒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方法、长经验。
2024年以来,针对部分村级后备力量归引回村对村情民意、农村工作经验不熟悉的现状,景宁推出了“3个30天强基进阶”计划,通过开展业务跟学、民情走访、项目跟班各30天的专项培育,系统提升队伍能力。
理论强基阶段以全面掌握政策理论和治村经验为目标,通过集中培训学、导师帮带学、跟岗锻炼学方式,推动每名村级后备力量开展不少于30天的业务学习。集中培训学通过邀请讲师理论授课、“兴村治社”名师实践讲学、赴示范强村走学、典型问题研讨学等方式,学习政治理论、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等重点内容;导师帮带学由联村领导、村党组织书记、离任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结对,手把手指导参与村级事务工作;跟岗锻炼学安排后备力量担任“村务助理”、网格员等,引导参与产业发展、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目前,70余个村已聘任“村务助理”150余名。
“有定期培训、有现场帮带、有师父联系,村‘主人翁’的意识更强了!”后备干部潘祖歆参加进阶计划后发出感叹。
民情走访扎根阶段以全面掌握村情民意为导向,通过编制民情日记、建立供需清单、开展志愿服务等举措,推动后备力量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将后备力量纳入村干部“包网入户”机制,要求常态走访记录在村党员、村民代表和群众的家庭情况及问题需求,建立包括人口分布、困难家庭等基础信息的民情档案;通过电话联络、实地走访、组织座谈等方式,收集群众增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问题和诉求,梳理形成问题和需求两张清单,并提出可行性解决建议;将后备力量编入“畲小帮”党群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参与“加双筷子”“亲情连线”等邻里互助活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项目跟班淬炼阶段以锻造项目实战本领为核心,通过双向选配项目、全程跟进提升、多维考评总结,推动后备力量逐人确立1个项目开展实战锤炼。由乡镇(街道)梳理年度重点项目库,通过后备力量“点单”,乡镇(街道)“派单”安排至对应项目组,全程参与方案制定、政策处理、合同签订、施工监督、项目验收、资金报账、效益评估等项目各阶段实战;后期通过“任务完成度+群众满意度+导师评估度”三维量化打分,评选优秀实战学员,视成熟度进行分类储备、因需补位。目前,共吸纳23名后备人才入党,替补7名进入村两委班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