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沈鹏飞)这几日,一则“男子用无人机在河里救了个人”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被多次转载。记者经多方走访了解到,该起无人机救人事件发生在沙湾镇,而操作无人机的是一名从事无人机植保吊运的飞手。
视频中,一名穿着涉水裤,拿着钓鱼装备的男子被困在湍急的河流中央,公安、消防的救援人员在岸边组织救援,这时一架无人机飞到了被困男子的头顶,男子将无人机悬垂而下的绳索系在腰间后,随即被无人机吊着带离了河道中央。
这起救援发生在6月2日,事发地点在沙湾镇沙湾溪,操作无人机救援的飞手是沙湾村村民陈旺娣。“我当时在家里务农,接到派出所电话向我借竹筏。在了解到有人被困河中央需要竹筏救援后,我提出了用无人机救援的建议。”陈旺娣说道。
陈旺娣向现场救援人员提出了救援想法后,便从家里搬出了一台农业植保无人机。陈旺娣说,平时他使用这台无人机在当地从事农业生产和山林地带重物吊运等工作,有着较为娴熟的无人机操作经验。
救援现场,公安、消防救援人员已准备好救生橡皮艇、救生圈、绳索等工具,此时河水仍在猛涨中,河中央的钓鱼男子情况危急。陈旺娣虽然用无人机吊运过无数次重物,但用其救人还是第一次。每一步操作,陈旺娣都非常小心,直到无人机将被困人员安全送回岸边,他才松了一口气。“当时绑上安全绳后,无人机的高度大概在十一二米,被困人员的高度在1.5米左右,为了避免发生事故。我把无人机降低了一些,让被困人员贴着水面慢慢往上升飞,从起飞到降落大概用了3分钟。”陈旺娣说道。
消防部门的专业人士称,无人飞行器载人对设备和飞手的技术都有很高要求,普通的植保无人机、吊运无人机载人存在安全风险。“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绳索较长,容易产生摆荡风险,被困人员容易撞击到旁边的障碍物。另外,在无人机飞行的过程中,被困人员由于情绪紧张,容易拉紧绳索导致失衡,坠落受伤。”县消防救援大队三级消防士许项浩灵表示,此次救援选择植保无人机进行救人,是在现场情况危急且救援人员已做好安全准备才进行尝试,日常生产生活中,严禁使用植保无人机载人或吊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