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质在于坚持党校姓党,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精心锤炼“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铁军队伍,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八八战略”总纲在浙江的全力推进和深入践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人才强省”的战略高度,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干部教育培训显得尤为紧迫。
一、创新观:质量立校、品牌兴校、特色强校
所谓创新,就是要以创新能力、精专技术和扬名品牌,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科研进步贡献率。其一,坚持质量,立校。要坚持高标准办学,总结经验,探索和运用党校教育规律、干部成长规律,优化教师结构队伍,创新师资管理。加快形成以质量为办学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调动教职工和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其二,夯实品牌,兴校。要抓好优势重点学科、精品特色课程和现场教学基地的开发与维护,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制。其三,弘扬特色,强校。要重视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构建适应党校发展要求、立足国内国际前沿、门类齐全的课程教材教法体系。
二、协调观:区域协同、上下联动、扬长补短
所谓协调,就是要推动区域协同、上下联动、硬件设施和软件实力协调发展,拓宽发展空间,补齐短板增强后发潜力。其一,统筹区域协同。统筹区域内各党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教学、科研和办学活动都要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其二,系统上下联动。加强上级党校对下级党校的指导,强化全国党校系统的整体功能,加强各级党校之间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合作。深入开展精品课示范教学,建立全国党校系统名师名课库。其三,聚力扬长补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看待各党校在发展中的优势与薄弱环节,统筹各方、集中力量把优长转化为亮点,把短板扶正补齐。
三、绿色观:整合资源、净化环境、生态循环
所谓绿色,就是要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其一,整合资源提质。要有效整合物质设施资源和文化实力资源、党校系统资源与社会有利资源、实体资源与网络资源、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创新优化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鼓励教科研一体化,实现集约式发展。其二,净化环境增效。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严肃查处不正之风。从严管理到党校学习培训的干部,加强规范党校的学历教育。其三,生态循环促荣。要坚持生态发展的整体性和持续性,始终以最优的发展置换更优的发展,促进党校事业与干部培训的欣欣向荣。
四、开放观:开发课程、拓展平台、开放办学
所谓开放,就是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教学,并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构建更加广泛的办学共同体。其一,开发更新课程。党校要不断更新校内课程,开发丰富的教育单元,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和先进典型人物、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引进新锐课程。其二,拓展教学平台。加强教学基地建设,重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高效便捷的公共学习平台,及时拓展与更新平台资源。其三,开放交流办学。要重视党校与培训组织委托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重视各级党校之间的经验交流与互动互助,重视国内国际的干部教育动态。
五、共享观:切适实需、优化服务、教学相长
所谓共享,就是顺应领导干部培训学习的期望,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实现培训成果由干部共享。其一,切适发展实需。要提前深入调研,明确干部参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根据不同班次的特点,合理制定培训计划,科学设置培训项目。其二,优化管理服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着力提高行政后勤管理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坚持超前性、预见性和周密性原则,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其三,保障教学相长。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科学评估,及时反馈,积极改进。弘扬求真务实、民主讨论和创新进取三大风气,鼓励学员、教师之间进行积极讨论交流,实现学学相长、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