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7日是第35个“世界血友病日”。科学防治出血,优化防治策略,提高规范诊疗能力和照护管理水平,促进人人享有治疗的机会。
一、血友病
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重症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发生“自发性”出血。
二、血友病是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
血友病是X染色体连锁隐形遗传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遗传规律是女性传递,男性发病,男性传递,女性携带。男性仅有一条X染色体,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就可能出现症状,即为血友病患者;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另一条没有突变,一般没有临床症状,即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三、血友病的临床表现
1、出血。
为本病主要的表现。终身有轻微损伤或手术后长时间出血的倾向。出血程度及发病的早晚与患者血浆中FⅧ活性水平有关。
2、出血所导致的压迫症及并发症。
出血形成血肿后可导致压迫症状:
(1)周围神经受累发生率为5%-15%,病人有麻木、剧痛、肌肉萎缩。
(2)上呼吸道梗阻口腔底部、喉、舌、扁桃体、后咽壁或颈部的严重出血甚为危险可引起窒息。
(3)压迫附近血管可发生组织坏死。
四、血友病的治疗
1、专业救治,血友病患者发生急性出血时,应及早就近接受专业救治,并坚持RICE(休息、冷敷、抬高、压迫)原则先行自我救助。
2、替代疗法,是治疗血友病的有效方法,目的是将患者血浆因子水平提高到止血水平。当FⅧ:C水平达正常人的3%-5%时,患者一般不会有自发性出血,外伤或手术时才出血;但重型患者出血频繁,需替代治疗。
3、预防性治疗,预防是关键,预防治疗的地位得到国内外各大指南的大力推荐。为了预防出血的发生,需定期给予规律性替代治疗,使体内凝血因子Ⅷ或Ⅸ维持在一定水平,以维持患者正常关节和肌肉功能。临床研究证实,血友病预防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重要的环节。
4、基因治疗,目前基因治疗的原理就是通过载体将编码FⅧ或FⅨ基因的功能性拷贝转移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正常表达凝血因子的目的。目前国内在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数据和疗效也比较可观,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血友病可通过基因治疗达到治愈的效果,让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