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媛
七里村,静卧于瓯江上游,“小溪”之畔,三面环水,一面枕山,是“小溪”流经沙湾段形成的一个冲积小平原,“七里垟”是景宁山区少有的几块平地之一。每至夏天,这悠悠流淌的河水,便成了我们寻觅美味的宝藏之地——抓螺蛳,成了夏日里不可或缺的欢乐与期待。
大人们偏爱在夜晚行动,手电筒的光在水面摇曳,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而我们小孩,因畏惧夜晚的黑暗,常常在下午三四点钟,阳光还未完全褪去炽热时,就迫不及待地奔向河边。下午抓螺蛳,有些水深的地方需潜水探寻,可这丝毫阻挡不了我们对美味的向往。到了晚上,天气转凉,螺蛳会纷纷爬到岸边乘凉,大人们便能在水浅之处轻松捕获。自七八岁学会游泳后,抓螺蛳便成了每个夏天的必备节目,为单调的餐桌增添一抹别样的滋味。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匮乏,农家生活基本靠自给自足。猪肉、河里的鱼和螺蛳,是为数不多能让味蕾欢呼的美味,但那时条件有限,没钱常买猪肉,于是在发大水时抓鱼、夏天抓螺蛳,便成了改善生活的珍贵机会。高中毕业后,我离开老家前往温州,然而每当暑假,我总会怀着期待回到七里村避暑,下河抓螺蛳的习惯从未改变。流动清水里的螺蛳,味道格外鲜美,无论是爆炒还是放汤,都能让人回味无穷。
这次回老家避暑,我如往常一样渴望品尝螺蛳的美味。于是我换上泳衣,腰间绑上“跟屁虫”(红色救生浮球),来到七里村河的对面,七里村属于河的凹岸,都是浅滩,河边以细沙为主,水流缓慢无螺蛳,对面沙湾村属于河的凸岸,河边都是大石头,水流湍急,是螺蛳喜欢呆的场所。
由于沙湾、七里人口众多,再加上七里潭是个天然游泳池,每天游泳的人很多,抓螺狮的人自然也多,再加上现在清水螺蛳价格巨贵,每斤售价高达45元,因此抓螺蛳售卖的人很多,七里潭的螺蛳几乎绝种,我摸了一个小时,居然一无所获。后来听表弟说仙姑村的河里有螺蛳,我赶忙骑车前往。一下河,便瞧见一个个圆溜溜的螺蛳安静地待在水下。我伸手逐个抓取,遇到水深的地方,便潜入水中;浅处石缝里的螺蛳,也逃不过我的手掌。两个小时过去,三四斤螺蛳收入囊中,收获颇丰。
回到家,我把螺蛳倒入脸盆,用清水养一晚上,第二天剪去螺蛳屁股,洗净后放入高压锅里加水压三分钟,接着入锅炒制,放入蒜、姜、辣椒调味。炒好的螺蛳,轻轻一吸,肉便出来了,味道鲜美至极,尤其是那汤,不愧有“一碗螺蛳,二十四碗汤”的说法,鲜美得让人陶醉。
吃着这螺蛳,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那些在七里村的夏日记忆涌上心头。这小小的螺蛳,承载着我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它都是我心中无可替代的美味,是独属于七里村的乡愁滋味。

